日期:2020-04-13 09:44 作者:李勝利 來源:奶牛微刊
近期全國部分地區的奶價出現斷崖式下降,甚至跌破了3.1元/公斤,是近兩年之內最低的價格。受疫情影響,牧場養殖成本有5%到8%上漲,牛奶的終端消費受挫,同時,國外疫情愈加嚴重,牧場生產必須的進口物料是否會受影響,價格會有怎樣的波動。
面對當前的現狀,《奶?!冯s志聯合北京英惠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特別邀請了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教授來到《奶?!冯s志“牛人說”直播間,為大家分析未來中國奶業發展形勢。本刊小編特別將李勝利教授分享的精彩內容整理成文,供大家學習交流。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牛學分會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中美奶牛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動物營養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農牧經濟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畜牧與環境發展屬中方專家。
本次課程分享的題目是中國奶業的發展形勢和未來的科技,主要包括七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中國奶業十年的對比,用一系列的圖片進行比較,讓大家能夠清晰的看到這十年來中國奶業的巨大變化。第二是目前國家的奶源緊缺分析和奶源基地的建設,第三是近期的國際的形勢和原來價格的波動。第四是我國奶業的市場前景展望,第五是奶牛養殖發展的機遇和建議。第六是中國奶業面臨的挑戰,第七是未來的科技。
一、中國奶業10年對比
1、經營主體
十年前,奶戶為主的經營主體;十年后,企業家為主的乳業龍頭企業。
2、品種
十年前,奶牛品種純度差,產奶量低;十年后,荷斯坦為主要乳用品種,產量高。從品種來看,十年前中國奶牛的品種純度差,產奶量低,外型可看到乳房發育不好,體型小。規模牧場的荷斯坦奶牛,牛的毛色很亮,乳腺非常大,體型也比較大,尤其后驅,是典型的荷斯坦奶牛的特點。十年間中國奶牛的品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歸功于育種技術,飼養變化等等。
3、養殖方式
十年前,房前屋后散養,有啥喂啥;十年后,現代化牛舍,散欄飼養,平衡日糧。養殖模式方面,十年前基本是戶養,房前屋后散養,設施很簡陋?,F在基本是規?;B殖場。根據2019年農業農村部的數據可以了解到,現代化、集約化、規?;酿B殖場已經占到65%左右。更多的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在進入這個行業。
4、犢牛飼養管理
十年前,三代同堂,條件簡陋;十年后,犢牛島飼養,一牛一室。犢牛的管理方面,十年間也有很大的差距。十年前的管理是大牛、小牛三代同堂,條件很簡陋?,F代化的牧場都為犢牛設置了單獨的飼養區域,進行科學的管理。
5、飼喂模式對比
十年前,人工飼喂,精粗飼料分開飼喂;十年后,TMR混合日糧,機械化飼喂。飼喂模式方面,十年前奶牛飼料主要是以干玉米秸稈為主,還有一些精料,都是人工飼喂?,F在牧場以TMR混合日糧為主,機械化、智能化飼喂是我們國家未來規?;膛霭l展的主要趨勢。
6、飼料結構
十年前,單一的低質秸稈飼料;十年后,TMR混合日糧。飼料結構方面,原來飼喂低質玉米秸稈非常多?,F在國內都是飼喂全混合日糧,奶牛吃的每一口都是均衡的日糧。
7、粗飼料資源
十年前,秸稈為主的粗飼料資源;十年后,苜蓿為主的優質粗飼料。粗飼料資源方面,十年前主要是玉米秸稈?,F在我們國內規?;翀鲲曃沟氖菄a或者進口的優質的苜蓿、燕麥干草等豐富的粗飼料。
8、青貯制作水平
十年前,秸稈青貯為主,鍘切過長,霉變嚴重;十年后,全株玉米青貯為主,鍘切較短,質量好。
青貯制作方面,原來是以秸稈青貯為主。切割的非常長,還有很明顯的霉變情況?,F在我們的全株玉米青貯制作水平大幅度提升,窖面的管理,鍘切的長度,青貯的質量都非常的好。
9、糞污處理
十年前,人工鐵锨清糞;十年后,機械刮糞板清糞。糞污處理方面,原來都是用人工清糞,工作量大,而且也比較臟,是個體力活?,F在規?;翀龌径际菣C械化刮糞板,整體的提升是很大的。
10、擠奶設備
十年前,手工擠奶+提桶式擠奶機;十年后,轉盤式擠奶機。擠奶設備方面,原來是手工擠奶?,F在基本是轉盤式擠奶,還有并列式擠奶設備,勞動生產力大幅度提高。
11、成母牛飼養管理
十年前,拴系式飼喂;十年后,散欄式飼喂,自由采食。成母牛的飼養管理方面,原來是拴系式飼養,現在都是散欄飼喂。拴系式飼養現在國內幾乎沒有了。根據動物的福利,牛是不能拴著養的,所以就飼養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2、管理方式
十年前,紙上辦公;十年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統。
管理方式上,原來是靠人畫圖、填表,現在是智能化、信息化的數據分析,能夠非常及時的展現在管理人員面前,能夠對管理做到遠程監控,遠程辦公。
13、原奶貯運
十年前,奶桶貯存 常溫運輸;十年后,原奶專用保溫運輸車。原奶貯運方面,原來是開放式的車輛,常溫運輸,現在采用專用的保溫運輸車,可以每天可以運將近上千公里。牛奶質量能夠很好的得到保證。
14、奶牛福利
十年前,水泥地面,牛體衛生質量較差;十年后,鋸末臥床 奶牛體表干凈。奶牛福利方面,原來的牛舍是水泥地面,拴系式飼養,牛體衛生質量較差;現在規模牧場采用的是沙子、鋸末臥床,奶牛體表非常干凈。
通過這一系列圖片的對比,大家能夠發現中國奶業這十年的變化,現在牛奶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基本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二、2019年奶源緊缺分析與奶源基地建設
近十年來,我國奶牛存欄呈下降趨勢,存欄下降15%,單產上升25%。尤其是荷斯坦奶牛存欄下降趨勢明顯。
全國荷斯坦牛2019年預計下降6%。2014年以后,奶牛養殖效益差,大量的散戶退出,是存欄下降的很大原因。農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牛場數量下降15%,2019商品化生鮮乳產量2044萬噸。2019年奶牛體系調研規模養殖荷斯坦奶牛471萬頭,單產8.9噸,商品化生鮮乳2300萬噸;規模牛場4000個左右,成母牛的單產持續提升, 2019年單產同比預計提升。
牧業集團的養殖集中度提高。2019年前40位養殖集團存欄195萬頭、日產量2.89萬噸,比2015年增長42%、75%。但增幅放緩,存欄從2017年到2019年增幅,30%,6%,2%。輝山從20萬下降到12萬。
國內乳企奶源分布,最優質的奶源,實現產業共贏。大牧業集團供奶占日收奶量的50%以上,原奶質量更高。龍頭乳企在2019年完成大牧業集團的奶源掌控,布局、控股牧業集團,中國產業鏈利益聯結的新模式,產業一體化提速。建立中國奶源的新模式,中小牛場一體化如何破局。鼓勵大型奶企通過訂單生產、土地流轉、奶牛托管、參股入股等多種方式,與養殖場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培育“奶農+合作社+牧場+工廠”的新型利益共同體。
三、近期國際形勢和原奶價格波動
新冠疫情疊加經濟債務周期、石油戰等因素,有爆發金融和經濟危機的風險。全球股市、大宗商品暴跌。中國股市月下跌超過10%,創2020年以來的新低,日本股市月下跌30%。石油、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石油期貨3個月下跌近60%,創了2004年以來的最低點。受近期國際形勢影響,人民幣貶值4.8%,增加我國進口商品的成本。有專家分析新冠肺炎對全球的經濟的增長會有大概負0.5%-1%的影響。
新冠肺炎對畜牧業影響關聯度分析:新冠肺炎對畜牧業影響是全產業鏈問題。首先是消費,由于地方性封閉管理,集貿市場關閉,很多零售沒有配奶到貨,因為消費不暢影響加工。交通不暢,物流復工率不足以及物流費用上漲,導致加工受限影響到養殖環節。養殖受到影響,是整個全產業鏈的影響,從飼料、獸藥等運輸影響成本上漲了5%-10%。養殖場的各種防疫的費用,服裝消毒,吃飯,隔離等都增加成本。另外,加工企業收的奶賣不掉,噴成奶粉,也是一種損失,國內的奶粉比國際的奶粉要貴1萬多塊錢一噸,乳企也不好銷售。從銷售到加工,包括對養牛的人工短缺,工資上漲,飼料成本上漲,加工企業的收益下降,轉嫁到奶源上面,原奶的價格向下下行的趨勢比較明顯,現在有10%-20%降幅。2019年5月份奶價啟動上漲,受疫情影響出現下降。環保關停、熱應激、消費旺季等疊加因素,牛奶養殖走出3年來的低谷期。2019年5月奶價開始上漲,年底達到4年新高;預計受疫情影響2、3月份出現下降。飼料價格和節本增效技術推廣使生鮮乳成本與18年持平,養殖效益好轉,開啟景氣周期。
消費淡季疊加全球疫情因素,新西蘭GDT全脂奶粉和脫脂奶粉的拍賣價格均下跌了8%左右。去年中美貿易戰,苜蓿草進口量下降,價格上升。2019年燕麥干草進口量下降,價格大幅上升。受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的影響,精料價格有望保持低位。2020年豆粕期貨價格低于3000元/噸,玉米期貨價格維持在2000元/噸。
四、我國奶業的市場前景展望
1、龍頭乳企進軍世界乳業10強,帶動效應明顯。
中國的奶業發展很快,關鍵在于火車頭帶動的好。伊利(112億美元)和蒙牛(103億美元)穩居全球乳企前十名的第一陣營。未來他們都有沖進前三的計劃,它的對奶源的拉動作用是巨大的。除了伊利,蒙牛以外,還有光明,君樂寶,飛鶴等都是快速發展的。
2、規模乳企乳制品產量溫和增長,產業集中度提高。
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全國液態奶產量2537.7萬噸,增長5.8%,干乳制品產量181.7萬噸,增長2.5%(規模乳企同比口徑),表明規模乳品企業產銷兩旺。2019年全國乳品加工業銷售收入3947.0億元,增長10.2%,利潤總額379.3億元,增長61.4%。龍頭乳企2019伊利、蒙牛半年報贏收增長12.8%、15.6%。受宏觀形勢影響短期市場需求趨于飽和,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增長速度放緩,競爭加大。中期國內乳制品需求量復合增長率1.5%,規模乳品銷售額年均增長3%以上,可以誕生千億級乳企拉動對原奶的需求年增長率近5%。消費市場發展方面,酸奶與健康型/功能性酸奶、高端白奶包括有機奶是未來增長最快的。2019年我國低溫液態奶占比按20%計算,低溫液態奶產量500萬噸,按10-15%的年增長率計算,2025年產量將達到1000萬噸,翻了一倍。
3、保持奶源增長的合理規劃
2014‐2018年我國進口種牛62萬頭,平均每年超過12萬頭。2019年進口奶牛有望超過10萬頭,購牛和擴群補貼政策,帶來疫病擴散風險的增加。按當前奶牛存欄、未來每年進口10萬頭奶牛,可以實現原奶年復合增長率8%-9%,我國將在2021-2022年達到4600-4800萬噸的牛奶供需平衡;乳企根據發展規劃指導所屬奶源擴展牛群,杜絕盲目擴產。堅持自繁自養原則,減少國內購牛的傳染病擴散風險。
小結:
環保關停以及近3年養殖虧損,造成大量存欄300頭以下的規?;翀龊托^退出。2019年奶源總體緊平衡,南方乳企奶源短缺在30%以上,奶牛養殖處在景氣周期。原奶供給的季節性波動周期3-4年內仍然存在。牛肉價格堅挺以及肉牛短缺,使奶牛場愿意淘汰奶牛(1.3-2.0萬,公牛3000-3500元)。有規劃的指導奶源發展。
不利因素:新冠疫情疊加經濟債務周期見頂,可能爆發經濟危機;貿易戰和匯率貶值推動進口原料等價格上升。2019年出生人口1430萬,下降300萬。消費市場短期趨于飽和,乳企集中度提高,競爭壓力加大。新冠肺炎以后關注宏觀消費數據。
五、奶牛養殖發展的機遇和建議
奶業是政府高度關注的行業。十九大文件中提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需要與不平衡和不充足的矛盾。五部委聯合印發《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制定全國奶業發展規劃。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產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產業,是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產業。
習總書記在2017年元月去張家口考察時表示,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我一直很重視!我國是乳業生產和消費大國,要下決心把乳業做強做優,生產出讓人民群眾滿意、放心的高品質乳業產品,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乳業產業,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業品牌。2017年2月16號汪洋副總理考察雙城現代牧業萬頭牧場,汪洋副總理親切詢問了現代牧業原奶的銷售市場情況、價格、青貯種植、糞污處理等一系列核心問題?,F代牧業原奶供應國內銷售的同時,在安徽省、河北省也有一部分用于自有品牌生產加工,實現“種-養-加”一體化的發展模式。2017年9月14號,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到君樂寶乳業集團在河南正陽投資興建的高檔酸牛奶、乳飲料生產工廠考察調研。稱贊其采用花生蔓制作青貯,對企業積極開拓創新和樂于擔當社會責任,給予了高度評價。
中國奶業連續五年舉辦奶業D20會議,并提出中國奶業振興宣言。優化結構強品牌,做優質產業。齊心協力謀發展,做和諧產業。與廣大奶農結成命運共同體,共擔……種好草、養好牛、擠好奶,推動奶牛養殖提質增效、節本增收。合作共贏走出去,做開放產業。
農業農村部鼓勵家庭牧場發展試點奶農辦加工。1.發展奶牛家庭牧場。農業農村部支持和培育新型奶業經營主體,引導奶農以奶牛、資金、技術、產品等為紐帶組建合作社??偨Y推廣一批“奶農+合作社+公司”的奶業發展模式。營造分散的養殖戶和規模的生鮮乳供應的良性循環。2.探索發展奶農辦加工企業的新模式。推進奶農發展乳制品加工試點工作,多元化資金解決渠道;銀行信貸、項目支持。產品銷售半徑相對較小,產品以新鮮為主。推動修訂出臺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放寬乳制品加工準入限制。
六、中國奶業面臨的挑戰—中國奶業的供給側改革
中國奶業面臨產業問題和技術問題。產業問題主要是奶業的競爭力不強,奶業鏈利益不平衡,環保問題,種養脫節,存欄數量大幅度下降,奶制品尤其是大包粉的進口,人才短缺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技術問題是兩病威脅與凈化,粗飼料供給體系與品質,繁殖率低,奶牛利用年限短(使用壽命),獸藥與疫苗。
1、種養結合發展本土化粗飼料,降低飼料成本
重視玉米青貯,高質量的青貯,每頭奶牛使用量可以提高5-6公斤。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指導現代牧業東北某萬頭牧場,高產牛飼料成本節約2.7元/天,公斤奶成本降低0.05元,每年實現節本增效300萬元。
2、緩解奶源生產的不平衡——南北不平衡
南方省份奶牛存欄占到全國的 12%左右,南方產奶量只占全國的10-15%,而需求量占55%以上。南北不平衡、北奶南運長期存在。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數據(2017-2018),北方奶產量降幅達15%,南方奶產量超過25%。
奶牛熱應激判定:1.直腸溫度到39.4℃;2.呼吸頻率>80次/分鐘;3.出汗率增加;4.飲水增加;5.反芻減緩;6.血中CO2下降。
3、緩解奶源生產的不平衡——季節性不平衡
奶牛體系監測發現,2019年規模牛場單產高于2018年,熱應激導致產量下降5.2%。農業農村部生鮮乳收購站發布,2019年7月生鮮乳產量比上月減少2.8%,比去年同期增加5.2%。熱應激導致的國內牛場奶產量普遍下降10%-20%左右。但熱應激控制較好的牛場,產量逐年提高?,F代牧業2016-2018年受熱應激泌乳牛日產變化,分別下降12.1%、8.9%和5.7%。
減緩奶牛的熱應激的飼養管理措施
① 為奶牛創造陰涼的環境
搭設遮陰棚:簡易涼棚可以減少30%的太陽輻射。涼棚以高為宜,便于通風,減少頂棚對奶牛的熱輻射。每頭母牛4.2平方米,南北朝向,至少4.3m頂棚所選用的材料應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且輻射系數小,15cm的厚的干草、木材、渡鋅鐵、頂部白色的鋁、兩側均為白色的尼龍涂層橡膠、石棉瓦、90%的遮陰布等遮陰材料均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運動場四周植樹。
② 為奶牛提供涼水
水是飼養奶牛最重要養分之一。水維持血液容量,供應組織需要,并且奶牛分泌的牛奶中水分占87%左右。水的攝入即使受很小的限制,都將導致干物質采食下降0.5-1.0公斤/天,使泌乳峰值產量下降1.0-2.25公斤。研究表明:當奶牛在溫度“舒適區”時,每1kg干物質需攝入3kg水。而在熱應激情況下,對水的需求顯著增加,每1kg干物質需攝入7kg以上的水。
③ 增加奶牛干物質采食量
夏天奶牛的維持需要是增加的。干物質采食量也要增加。
④ 強力風扇+噴霧、噴淋
噴霧降溫與噴淋降溫:噴霧降溫適應于適度較低的高溫干燥地區,如我國西北地區;可降低牛舍溫度1-3℃。噴淋降溫適應于我國高溫高濕地區如中原、華南、華東地區,可以降低牛體表溫度1-3℃。
夏季牧場防暑降溫管理(光明牧業建議)
牛舍內流程推薦:大于21 ℃ 使用風扇(輕度熱應激);大于25 ℃ 使用噴淋+風扇(中度熱應激,打破體溫平衡);密切觀察晚上溫濕度,可以選擇加噴;極端天氣的應對措施,或應急預案。
待擠廳流程推薦:大于21 ℃ 開始使用噴淋+風扇,一步到位。
噴淋+風扇的降溫方式為世界公認最有效的方式。
風扇管理標準:1.高度:2.2-2.3m,不碰到牛只和設備;2.角度:與垂直面呈20-35度,主風方向一致;3.距離:6米(小于風扇直徑10倍);4.風速:遠端風速3m/s,不低于2m/s;5.測風儀檢測位置:頸架或牛床上方,牛只高度。
熱應激與酵母培養物:有些研究中發現飼喂酵母培養物后的產奶量得到了提高,主要是由于:降低某些奶牛直腸溫度;提高了瘤胃微生物總量,和發酵效率;增加了纖維分解菌生物量,提高了纖維消化率;提高了乳酸的周轉率,穩定瘤胃pH值;一天中的瘤胃pH值、氨和VFA的變化減小。提高瘤胃效率和降低熱量的作用可能是提高生產性能和減少體熱產生的主要原因。
4、奶牛養殖面臨的機遇之一:非洲豬瘟
國內生豬存欄持續下降,部分地區下降50%以上;豬價報復式大幅反彈,漲速過快致終端需求下滑。這也給我國奶業發展帶來啟示,對奶業的產業定位,保障自給率和有效供給。
七、未來科技
單產是科技的綜合表現,要提高單產需要做好多方面工作,比如,遺傳育種,飼料生產,牛群管理,動物健康,信息技術等。
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技術突破領域是牛場管理,飼料生產配合,遺傳育種,信息技術。發達國家最重要的技術突破領域是信息技術,糞污處理,動物健康福利和牛場的管理。
信息/大數據給奶業帶來影響最明顯的是牛群管理,其次是咨詢服務,奶業研發,牧場教育培訓,消費者行為和需求,供應鏈等等。
十三五奶業人才需求是復合型人才。既要有過硬的技術素質,包括營養、獸醫、擠奶、配種、飼養,又要具備良好的管理素質,能做好知識、風險、成本、計劃、時間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配合農業部競爭力提升項目和業內企業合作舉辦的“金鑰匙”技術示范培訓、現代奶牛場高級人才研修班、牧場主大學,以及奶牛信號學培訓,中荷奶業發展中心奶牛大學培訓班等,旨在做好勞動者培訓和技術推廣。